【復常之路】袁國勇:新冠肺炎已成風土病 絕對有條件實現「0+7」

社會

發布時間: 2022/09/19 18:35

最後更新: 2022/09/19 19:12

分享:

分享:

近日專家與港府對新冠疫情與流感是否相近似有分歧,數名港大專家包括港府專家之一、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今(19日)撰文,指自6月起已踏入第6波疫情,現時疫苗接種率高、有大量市民曾自然感染,及有了新冠口服藥後,新冠的殺傷力已大幅減弱,形容已成為風土病,社會先讓完成接種者復常,包括:不必盡數將確診者收入負壓隔離病房、盡快落實第4階段疫苗通行證等,惟強調全民戴口罩應是最後撤除之措施。

港大醫學院生物化學系教授金冬雁、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微生物學系名譽助理教授龍振邦、微生物學系臨床副教授陳福和一同撰文,文章指出:

今年起第5波疫情主要由Omicron BA.2.2病毒株引起,截至9月14日為止,粗病死率為0.59%;惟6月起疫情已轉由Omicron BA.2.2、BA.2.12.1及BA.4/5病毒株引起,粗病死率已經下降至0.097%,認為可稱為第6波疫情。

他們提到,現時疫苗接種率高及第5波有大量市民曾自然感染,故本港已具防重症屏障,而且自從有了新冠疫苗及抗病毒藥物後,新冠的殺傷力已大幅減弱,包括粗病死率及有效繁殖率較前幾波低,形容新冠病毒基本上與全球各地流行之季節性流感或其他呼吸道病毒接近,故社會應開始明白新冠病毒感染已經在本港紥根,並已成為風土病之事實,應逐漸開始放寬復常。

他們認為現時抗疫方針,應以保護未接種者,防止公營醫療崩潰及提高接種疫苗為主。同時應盡量容許完成接種者逐步回復正常生活,包括:

  • 可考慮盡快落實第4階段疫苗通行證;
  • 進一步取消有關餐飲場所營業時間及每枱人數等限制;
  • 允許完成接種3針者回復正常生活,為疫苗接種提供更強的誘因;
  • 考慮逐步有序取消室內活動的社交距離措施等有關規定,但必須確保室內場所的鮮風供應及換氣量符合法定要求等。

外防措施方面,他們認為現時入境旅客確診個案,僅佔本地確診總數的2%左右,不會對本港醫療系統造成明顯壓力,形容本港絕對有條件進一步實現以檢測代替隔離之「0+7」方案,甚至更進取方案。

在確診者治療方面,為緩解目前公立醫院非新冠醫療服務的影響,他們建議:

  • 患者獲處方口服抗病毒藥後,待病情好轉即可出院,無須等待病毒載量下降或Ct值達某水平才讓患者離開隔離設施;
  • 可以應對一般呼吸道病毒之感染控制措施應對新冠病人;
  • 任何公立或私家醫院均可於門診或住院醫治新冠病人,只需簡單分隔檢測陽性患者;
  • 不必將所有陽性患者盡數收入負壓隔離病房;
  • 但須將未接種者分開,將資源集中,逆追隔離保護之。

對於本港仍有約6%人口未曾打針,他們認為這批市民經過一年多之時間仍對疫苗有猶豫,再給予時間仍不會有太大改變;社會應尊重這批市民之選擇,而本港復常計劃亦可以向前邁進,無需要再等待。

他們指未接種之市民可以每天做抗原檢測,一旦感染,盡早求醫並服用口服抗病毒藥;如果未接種人士的家庭成員抗原檢測陽性,可對高危的未接種人士實行逆向隔離,並密切觀察,以便對感染者及早用藥。

主要的恆常檢測對象應集中於出現症狀者及高危者,如未接種疫苗之兒童及長者、長期病患者及孕婦等。又形容常規污水檢測及圍封強檢已經無大實際意義,應該停止,並將寶貴資源用於提高一老一少的疫苗接種率等更具長遠戰略價值之措施。

對於未來發展,他們強調需未雨綢繆,為應對病毒新變種制定中長期方案,包括建立更全面的監測體系,盡早發現新冠病毒新變種,並在發現生物學特性及傳播特性未明的新變種時,相應收緊感染控制措施。

在戴口罩方面,他們指過去的兩年半,本港市民很少接觸包括流感在內的各種呼吸道病毒,對呼吸道病毒之類免疫力非但沒有增強,而且很可能隨時間下降;一旦大部分市民卸除口罩,呼吸道病毒很大機會捲土重來,死亡人數以千計,尤以長者及長期病患者最受影響,因此全民戴口罩應是最後撤除之措施。

最新影片:

政府派發電子消費券 一文看清最新商場商戶優惠:https://bit.ly/3xdMkJc

HKET 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https://bit.ly/3cNFwr7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立即下載:https://bit.ly/34FTtW9

記者:鄧凱文